“杨工,看到王队长没有啊?”“他刚刚在10号楼调火枪,现在应该在8号楼吧,那边拆外架,封路呢……”40左右的年纪,黝黑的皮肤,中等身材略带有点胖,说话的时候总是一脸笑容、带着浓浓的合肥口音……中铁四局建筑公司喜迎门小区项目部群安员王发清,项目部管理人员和现场工友师傅们亲切地称他为王队长。
王队长是项目部聘用的群安员,是劳务公司的管理人员、安全员,是工地上的“救火员”。“我从20来岁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干活,也算是干了一辈子工程了。”他是老师傅,在技术和经验上,都是“行家”,被称为“及时雨”。 安全“及时雨”
王队长自2012年5月份担任项目部群安员以来,深知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每天早起都要做好一天的工作安排,提前想好每天的危险源,随时和项目部沟通,与班组交底。
主体施工期间,混凝土浇筑多在晚间。项目部在安排技术人员或工班长值班时,他毛遂自荐,主动要求担当旁站的重任,连续27个夜班,饱含了他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建筑人对工程倾注的汗水,也是他对工程质量承诺的体现。
今年5月初,各单体相继具备外架拆除条件,为配合好项目部的安全防护工作,王队长积极参加项目部安全防护会议,会后第一时间传达给相关班组。在项目部派驻值班防护人员的基础上,他建议劳务公司实行区域负责制,将工程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指定两到三名负责人配合项目部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并做好考核和监管工作。他本人带头巡视,对作业、防护环节都紧盯不放。一些工人下班后,想就近从危险半径穿过,只要被他“逮到”,肯定是一顿批评,然后绕道而行。一段时间下来,大家也都自觉很多,因为有这样一个“黑脸阎王”在,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生活“及时雨”
农民工外出打工,生活是大事,项目部也为此做出了不少努力。2012年夏季,正直工程项目施工大干期间,工人多,生产生活用水紧张。因为水压低,夜间很多工友用不上水。王队长便琢磨,建议项目部购置一个容积14立方的大“储水桶”,同时通过更换水泵,加大水压,让大家在用水高峰期或停水期间,也能用到干净的自来水。
2013年春节复工后,原有的主体施工期间的钢筋、木工等班组劳务人员人数渐少,为了规范生活区管理,项目部决定重新分配原有住房。很多原来住下来的工人们不理解,纷纷表示不愿意“搬家”,王队长成了项目部咨询和“拉拢”的对象。他走门串户,向工友们解释,积极与班组长商量沟通,短短几天,项目部就顺利地完成分配,规范了生活区的建设和管理。
工作之余,他还经常到宿舍去检查私拉电线,用煤气灶、电炉等危险源,耐心讲解,有效地防止了人为不安全因素,生活区也没有发生一起此类安全事故。 沟通“及时雨”
王队长每天工作在一线,与项目部还有一线班组的关系近、接触多,时间一长,他便成了项目部与协作队伍层沟通方面的桥梁。
在项目开工后,王队长便第一时间送来了工整、清晰的劳务人员信息动态表,上面包括劳务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籍贯、单位、进出场时间等内容,每月更新一次。用他的话说,这是对项目部负责,也是对劳务人员负责。项目部通过整理他报的资料,得到了当地建管部门的认可和赞赏。
项目部不定期地会组织管理人员和工友们一起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每当项目部在制定方案时,便喊上王队长一起商量,后期的具体组织工作也由他负责。开工一年多来,王队长协助组织的篮球赛、拔河、扑克牌等活动10余次,为增进项目部和协作队伍之间的友谊,突显项目部人文关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王队真是项目上的及时雨啊,很多事情多亏了他!”该项目党支部书记聂东月如是说。面对大家的赞赏,王发清用浓浓的合肥口音说到:“我哪是什么及时雨啊,就是干了一点自己分内的活而已,根本没什么。”
“小李啊,晚上聂书记要带我们一起去查房啊,看你这小滑头有没有违反纪律……”看到下班的瓦工班长,王队长又在“唠叨”了!(查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