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史志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工人日报: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有一种力量叫“好人”

发布日期:2015-12-04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到:

 

  一个企业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崇尚什么、摒弃什么,追求什么、禁止什么,应该旗帜鲜明。评选各种楷模,就是要树立一种“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价值观。

 

\

 

\

 

“中国好人”赵刚军在宿州泗县草庙镇支教时给孩子们上军训课


 \

 

“中国好人”范成江,20年来共捐助40多名贫困学子

 

  在65年的历史中,这个集体先后有33人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等功以上;11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十大杰出职工;6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6人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新长征突击手;101人荣获省部级劳动模范;184人荣获省部级火车头奖章和五一劳动奖章。有7名员工荣获“中国好人”和全国道德模范,20多位员工入选省市级“好人”。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多的楷模和好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河川认为,“一个企业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崇尚什么、摒弃什么,追求什么、禁止什么,应该旗帜鲜明。 我们就是希望通过类似于‘四局好人’评选这样的模范选树来引领,树立一种‘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价值观。”

  

  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说,“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事物的渴望。”

  

  赵刚军第一次走进展览室的时候,忍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这些在历史书或报纸电视上才能看到的照片和文字,像电影快进一样,瞬间切换在他的眼前。 在中铁四局的展览室和荣誉室,和赵刚军一起新来的大学生们,第一次以“员工”身份,近距离的触摸、感受这个他们还不太熟悉的集体,就被“震”了。
  “这是很严肃的一课,它让我们对这个集体肃然起敬。”
  新晋“中国好人”的赵刚军坦言。

  战天斗地、趴冰卧雪是生活的常态,但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是磨炼人的意志,越是匮乏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是能孕育丰富的精神文明。
  这种历史通过一代一代人的言传身教,特别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所以中铁四局人一直有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讲奉献、当先锋、争第一的家国情怀。
  在黄鹤难过的蜀道,在战云密布的福建前线,在中取华东徐州枢纽,在氧气稀薄的青藏高原,在波涛汹涌的杭州湾,中铁四局先后培育了“宝成精神”、“钢人铁马”精神、“小杨村精神”、“徐州会战精神”。 在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精神。2005年以后,国家加快了高铁的建设步伐,又总结出了新世纪的高铁精神。
  在这些精神的背后,产生了以张静之、刘汉东、马六顺、刘志祥、丁太环、胡开颜、翟长青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站在时代前列的英雄模范人物。 在这些英雄模范人物身上,彰显了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甘愿吃苦、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互助友爱、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正是这些精神、意志、情操,在历史和时代的交互作用下,成为企业诞生大批楷模最深厚的文化土壤。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多,就算是好人。”

  

  “最忙碌的时候,一天能收到3000多份选票。”
  该局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科科长牛晓筠一份一份地统计每一张选票,仔细核对每一个候选人的票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全局2万多名员工都为自己心中的“好人”投了票。
  历过半年的层层推选、公示、群众投票、复评等各个阶段,最终两年一届的“四局好人”正式出炉。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多,就算是好人。
  “从老百姓的角度讲,常做好事而不做坏事的人,应该就是好人了。”牛晓筠说。
  “四局好人”的评选从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届,在全局范围内开展评选,已经连续成功评选了8届,评选出了76位在崇德向善、孝老爱亲、敬业爱岗等方面做出突出业绩和贡献的模范。2014年,“四局好人”被安徽省文明委评选为“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品牌”。
  为了能更好地选树模范,中铁四局党委下发了专门文件,确定了选树先进典型的目标、原则、要求和基本步骤,制定了党委牵头总体抓、行政、工会、共青团各有侧重,相互配合、齐选共树的责任体系。 作为企业,楷模选树并不仅仅局限于思想道德上,同时也侧重于经济建设上取得卓越成就。 多年来,中铁四局在技术、工经、财务、物资等各个业务系统开展评先评优树模范,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明星项目经理”评选。明星项目经理候选人所在的工程项目部,必须满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大指标才能入围。 通过企业门户网、报刊、杂志、国学课堂、道德讲堂、对外新闻宣传等各类宣传平台大力宣讲这些典型人物的典型故事,向企业内部员工讲身边好人的故事、向社会公众讲好“四局人”的故事。

  不但把典型树起来,更让典型活起来,将典型引路的力量发挥出来。

  

  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的梁漱溟曾沉重地发问:“这个世界会好吗?”会好的,因为我们是什么样,这个时代就是什么样,这个世界就是什么样。

  

  36岁的郭金升坐在敌人投下的定时炸弹前,手心里满是汗水,小心翼翼地拆除引信。一次、两次,直至无数次。常常把“炸不死就去见毛主席”挂在嘴边的郭金升最终见到了毛主席,周总理赞扬他“砸掉了美国的定时炸弹工厂”。
  30岁的范成江和他的同事张裕启奋不顾身,跳入迅即而来、波涛滚滚的洪水中,心里想的是赶紧找到一艘小船,将被洪水围困的7个老少家属职工救出去。 洪水退去之后,有人问范成江,那么大的水,你不怕?他想了想,说,怕。但又说,谁让我水性好呢?
  56岁的曾福寿骑着他那辆吱吱呀呀的小三轮,每天上午两公里、下午两公里,接送他的邻居、患了胃癌的胡秀荣去医院,风雨无阻一年多。直至老胡病情恶化,放弃医院治疗,在家休养。曾福寿又主动去照顾他。 临终时,老胡握着曾福寿的手,泣不成声:“来生我再报答你!”
  他们是身边的同事,普通的员工,平凡的中国人,但也是员工们学习的榜样。
  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的梁漱溟曾沉重地发问:“这个世界会好吗?”会好的,因为我们是什么样,这个时代就是什么样,这个世界就是什么样。
  2012年,年仅46岁的范成江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帮助过、资助过、救护过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送行的队伍在狭窄的山路上,绵延一公里。
  2013年,范成江当选为“中国好人。”

  这是时代对范成江的肯定,也是时代对崇高的回应。

  范成江生前所在单位的领导,中铁四局物资公司党委书记余守存说:“范成江在精神领域代表了一种高度,我们学习他,虽然难以超越这个高度,但至少可以减少自身的差距。” (江龙余 舒郁仁)

 

楷模的文化底蕴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乔东

 

  在一个企业中,楷模之所以被称作楷模,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尤其是因为他们在平凡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楷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平凡中的平凡性。楷模的事迹是不平凡的,但这是他们在平凡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的,而且他们一般都产生于广大普通职工群众中间。这就说明,职工群众是产生楷模的“肥沃土壤”。
另一方面是平凡中的不平凡性。楷模的生活、学习、工作是平凡的,但他们不满足于平凡的生活、学习、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在广大职工群众中脱颖而出。这又说明,楷模的产生不仅取决于职工群众的“肥沃土壤”,更取决于楷模自身不平凡的综合素质。
  职工群众的“肥沃土壤”是外因,而楷模自身的综合素质则是内因。中铁四局在65年的漫长历史中,涌现出那么多楷模,一方面是外因推动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内因激发的产物。 毋庸置疑,文化、机制、活力是一个企业涌现出那么多楷模的原因。这三个原因实际上都是企业文化层面的原因,属于外因。在文化上,“勇于争先、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和“发展自我、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成为中铁四局诞生大批楷模最深厚的土壤;在机制上,中铁四局通过选树机制,评选“四局好人”、“明星项目经理”等模范人物,体现中铁四局“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崇尚什么、摒弃什么,追求什么、禁止什么”的企业价值导向;在活力上,传承不变的使命和报国创业的责任,是中铁四局源源不断出现领先时代、引领时代的楷模的根本活力和动力所在。 企业文化为楷模的产生提供了“肥沃土壤”,但楷模要“破土而出”,成长为广大普通职工群众中的佼佼者,更重要的在于楷模的“种子”质量要好,也就是说楷模要有“不平凡”的综合素质,而楷模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就是职工文化。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要我做”的文化的话,那么职工文化则是“我要做”的文化。楷模身上体现的高度使命感、责任感、自主性、创新性等主动精神是其做出不平凡事迹的根本。一大批楷模能够在职工群众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他们身上不平凡的主动精神。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强调,要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而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则充分体现了楷模的文化底蕴。

 

文章录入:luhui      责任编辑:江龙余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