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站群:
工会网 |电视新闻中心 |《铁道建设》报 |网络学习平台 |文明网 |南京分公司 |电气化公司 |装饰公司 |工程材料公司 |城轨公司 |物资公司 |机电公司 |钢结构公司 |五公司 |二公司 |一公司
更多
当前位置:文学 > 散文 > 正文

舌尖上的兰州

发布日期:2013-06-27 来源:中铁四局八分公司朔黄运输分处
分享到:

当明朗蓝天划过飞机尾线,清晨的霞光也被毫不遮掩的掀开了帘,也许只有对家才会如此依恋,梦乡的结束总是被嗅觉打断,“好香啊….”,“快起床吃饭了~”,母亲的厨艺总是让人期待,因为那里有最熟悉和最懂得我口味习惯的在乎,还有她每一餐都精心调入的关爱。

喜欢踱着步子行走在小巷,闻着各式各样的饭菜香。一阵呛鼻的葱花香味,直接了当的刺激到每一个嗅觉神经后便径直传入了大脑神经,仿佛在巷子的另一端看到当年那个急匆匆跑回家等待吃饭的自己,这时的母亲已炝着最后一道葱花,掐好了时间等着与菜肴的最终融合。说来也奇怪,为什么普普通通的葱花蒜苗在植物油的高温作用下,如此融合对方,再滴焦些许醋,使得入口的菜肴随即变得爽口开胃。

穿梭在不同的地域,每逢陌生人,被问到最多的是生长在何处,答:“甘肃兰州”,对方多半会说“兰州拉面”四个字。或许只有到过兰州品尝过它的人,才能真正感受那一清(汤)二白(萝卜片)三红(辣子油)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色)的牛肉面文化,它不是兰州拉面,也不叫做兰州牛肉拉面,在金城它只有一个名字——牛肉面。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牛肉面离开了兰州,即便用上等的调料和面粉,也没有了本地味儿,也许离开了黄河水,离开了本土生长的种子,它就像没了魂儿,兰州的味道也就无从谈起了,是的,那的的确确是兰州的味道,火热、实在、无华,没有精致的点缀,没有夸张的宣传,日积月累中便已沉淀在了一座城市的文化里,不是某群人特有的回忆,它属于停留过这座城市所有的人。

清晨,当喧嚣渐然升起在这座城市,人们开始忙碌,开始一天的生活,或许你会好奇为什么人们会聚簇在某处手里还端着一大碗面,而非行色匆匆的奔向目的地?一家小店门口停放着豪车或自行车,屋里坐不下的人们就端着大碗有滋有味的蹲在路边大口开吃,师傅们在开放式的后堂里拉面、盛面、舀汤、加料,耳边还不断吆喝着:“二细,辣子多,蒜苗多,汤清些”……在没有身份之别,没有拘泥小节的纯粹面前,牛肉面文化也就这样被一天天的温习、沉淀,每每想起耳边的生硬还是那么的亲切,清晨能这样火热的开始,性格里也不由长成了西北人的豪爽与大气,它更给予了兰州人骨子里的品质——一清二白,明辨是非,直到现在依然在记忆深处唯一没有改变的存在着。

当节日的脚步越来越近,1500公里的距离足以让思念变得粘稠,因为一丝划过味蕾的感动让我想到了二十几年间母亲包涵深沉的爱护和在这座城市里浸泡过的真挚时光.....(张欣)

文章录入:张欣      责任编辑:张欣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