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站群:
工会网 |电视新闻中心 |《铁道建设》报 |网络学习平台 |文明网 |南京分公司 |电气化公司 |装饰公司 |工程材料公司 |城轨公司 |物资公司 |机电公司 |钢结构公司 |五公司 |二公司 |一公司
更多
当前位置:文学 > 散文 > 正文

我的书法情结

——兼谈书法学习与快乐
发布日期:2013-12-16 来源:企业文化网
分享到:

○董福华

电脑的普及不仅废了一手好字,还让许多人落下了提笔忘字的毛病。

我与汉字和书法的结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因当时在家“待业”,应厂团委(父母所在单位东风机械厂)要求,帮忙画漫画墙报,由于字难看,画画出来后需另请别人写字,看到人家一手的好字,煞是羡慕,心生“见贤思齐”之感,逐开始萌发了练字的念头。随后,在厂图书馆借到了一本《书法》杂志,回家像模像样地模仿了一幅,悬挂出来感觉还行。

1983年元月,来到四局工作后,练字只是当作一种爱好,繁重的劳作之余,便掀起铺盖自娱自乐地练字(那时根本不知道怎样去临帖)。1985年7月,因一篇“翰墨笔记”的书法心得稿件在《铁道建设》报上刊登,此后,我很快地调入了机关工作。

机关相对于施工一线,学习条件好了,接触面也广了,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在由我局承办的第二、三、四、五届安徽省火车头美术书法摄影展活动中,我先后获得了书法类三等奖一次,一等奖三次;1987年参加了安徽省“黄山书画院”书法专业班学习,每周两次的晚间学习,需从白水塘(现在的具体位置在政务新区天鹅湖处)骑车到三孝口,途经合肥化肥厂、姚公庙,一路黑灯瞎火,路面坑洼不平,只能凭着感觉骑。1989年9月,在黄山书画院举办的师生书画作品展中我的一幅“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章草联获得书法类二等奖;1989年9月,作品“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联入选首届“安徽省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展”并展出。

用发展的眼光回顾30年的学书经历(中途十多年一直没有提笔,闲暇之余也只是心摹手追象征性地读读帖),当时对章草和《爨宝子碑》情有独钟,随后临习了颜真卿《多宝塔碑》、王羲之《兰亭序》、怀素《自叙帖》等诸多碑帖。一是用笔较板,遒劲有余而灵动不足;二是心浮气躁、沉不下心来,只是凭着感觉写“聪明字”或“为展而书”;三是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少恒心;四是悟性不够,缺少系统性地学习。以上几点的存在,终是稀里糊涂地走了多年的弯路,没有真正地领悟到书法的奥妙。值得庆幸的是,30年过后,书法与我不弃不离,练字的感觉真好!

人人都知成名当在年少,或曰:“对于艺术家来讲,艺术不是拼命,拼的是长命。”抛开这些与己无关之念想,书法只为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相对稳定、工作阅历的丰富、审美意识的提高和悟性的顿开,今又拾起,感觉是大不同的。如今,书法与我不再是勉强和应付之事。20多平米的客厅铺有一案,笔墨纸砚整齐地摆放着。忙完琐事,即可心无旁骛,随心所欲地写上一通,好不惬意,心情也为之放松了许多。

1990年我加入了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在想来,岂可沽名钓誉,应将之提高到一定的水准,否则即是对这一“名头”的大不敬,也许这便是我学习的动力所在吧。

学书的通病莫过于不临帖或“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名家辈出,法帖如云。反省这些年学书得失,一本好帖拿来不是临一下,就是束之高阁,存在着重临帖,而创作的少,没有做到临帖与创作的有机结合;更没在笔法、墨法、笔势等方面刻苦钻研,缺少对书法前贤法帖的认真揣摩,结果成了黑瞎子掰玉米——一场空。

书法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所谓艺术同源,工夫在诗外。就是要在音乐、舞蹈、美学、诗歌、散文、理论性文章等方面,不断地加强字外功的修炼。书法讲究一时兴到,更需厚积而薄发。加强各方面知识的积累是提高书法技能的先决条件。以草书为例,草书是最难把控,最能表现性情和见功底的一种书体。草书的学习首先要过“识草”关,背和记的同时也是不断强化记忆的一个过程。

草书偏旁部首多以符号代替,学习中,需多看多写多记多对照,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来比作草书的学习最好恰当不过了。孙过庭《书谱》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寥寥数言,道出了楷书与草书的本质区别。“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的笔墨驾驭能力。没有扎实的楷书基础,就会出现运笔不到位、线条缺少质感的弊病;控制力不足,就难以把握起笔处的方圆变化和运笔时的方圆处理。

放松心情,点一支香烟、品一口香茗,翻阅着名帖佳迹,感悟着“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时的创作状态,仿佛进入了“醉里挑灯看剑”的境界,心里又是何等地快哉!

书法时至今日,已向多元化发展,不再以实用为主要目的。或修心、或收藏、或欣赏、或表演(音乐书法)。我坚信,书法的传承将会生生不息……

文章录入:luhui      责任编辑:董福华
相关阅读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