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站群:
工会网 |电视新闻中心 |《铁道建设》报 |网络学习平台 |文明网 |南京分公司 |电气化公司 |装饰公司 |工程材料公司 |城轨公司 |物资公司 |机电公司 |钢结构公司 |五公司 |二公司 |一公司
更多
当前位置:文学 > 其他 > 正文

游内乡县衙品廉政文化

发布日期:2014-05-21 来源:企业文化网
分享到:

2014年2月,利用冬休的闲暇时间,与好友一道游览了享有“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美誉的内乡县衙。

内乡县衙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境内,它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后历经明、清和民国等多次修缮,逐渐形成了一组官衙式建筑群。内乡县衙是我国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封建时代的官署衙门,是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

进入县衙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县衙的青砖浮雕一字型建筑--照壁,在照壁正中绘有一麒麟状怪物,名曰“犭贪”(tan),“犭贪”是古代传说中贪婪之兽,能吞下荣华富贵和金银财宝,从照壁的画面可以看出,在它的周围尽是金银财宝,可它仍不满足,依然张着血盆大口,妄想吞食天上的太阳,结果落了个粉身碎骨、葬身悬崖的悲惨下场。照壁绘“犭贪”,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创的,意在警诫官员要以“犭贪”为戒,切莫贪得无厌。

穿过照壁,来到了县衙的大堂,大堂是知县发布命令、举行重大典礼和公开审理大案、要案的地方。大堂的抱柱联是由清代御史魏向所撰,抱柱联曰:“欺人如其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此联把欺人和欺天,负民和负国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体现出了封建时代统治者的治国和“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大堂内的屏风上绘有海水潮日图,寓意是为官者要明如日月,清似海水。

穿过大堂、二堂,来到了县衙的三堂,三堂是知县日常办公的地方。来到三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堂前楹联上方正中央的横额--“清、慎、勤”,它出自三国魏司马昭训长吏之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清者大节,慎者无误,勤则能理,昔人所谓三字符也。由于“清、慎、勤”富有的深刻哲理和警示作用,故古人将其作为为官从政第一箴言,“清、慎、勤”虽是古代的为官从政之箴言,但对今天的廉政、勤政建设,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内乡县衙所有建筑前的匾额、楹联均以语言精练、内涵深刻著称,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三堂堂前的这幅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幅对联是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内乡知县高以永所撰写的,作者身系地方官,能够自觉与百姓一等,把百姓看做衣食父母,实在难能可贵。

1995年,朱镕基总理在视察内乡县衙时,高度评价了三堂这幅楹联中阐述的官与民、荣与辱、得与失的辩证关系;2002年,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河南南阳时,得知了此联,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视察时,曾给当地的市、县委书记们念过一幅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联就出自内乡县衙,习近平说此联寓意浅显易懂,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的官吏,尚能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深远意义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上提出的反“四风”的决心和内乡县衙三堂这幅楹联的深刻寓意及明代《官箴》中的“公生明、廉生威”的警世名句的初衷都是一致的,应属同本同源。

内乡县衙内的这些古朴典雅的楹联大多是封建时代官员做人、做官及应付世情之类的喻世、醒世、警世之明言,即便在七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从这些朴实无华、寓意深刻的楹联中领悟出,如何才能做一个勤政为民、务实清廉、爱民如子、为人民服务的好官。(史建超)
 

文章录入:史建超      责任编辑:秦娟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