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史志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又是一年端午时

发布日期:2018-05-31来源:企业文化网
分享到:

又是一年端午时,又到了粽叶飘香,艾草摇曳的日子,空气里似乎处处弥漫着玉粽与艾叶交杂的清香。

也许是因为端午已被纳入法定假日,这就与平常不太一样,而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期待,而我也同样有了一份期待,这份期待属于是和家人的团聚,虽然无法实现,但在内心有了一个期盼,也许这就是节日情结,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

想想中国似乎每一个传统的佳节都有一种代表性的食品,元宵—汤圆,中秋—月饼,春节—饺子,而端午则是“粽子”,似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了这样一种习惯,如果不吃“粽子”似乎就不像过端午节。

记得儿时,在老家过端午是一个非常隆重而忙碌的节日,家家户户不但要包粽子,而且还有一些习俗需要讲究。几乎每家每户的门前都会挂上艾叶和菖蒲,据说可以驱邪避瘟。大凡家里有女孩胸前也会佩戴上用七彩丝线缠作的香囊,煞是艳丽耀眼。那时候,我的女发小们看着胸前的香袋脸上总是笑嘻嘻的,心里喜滋滋的;而那些男伙伴们还会被大人用雄黄在额上写"王"字,讨个吉利。还有抱在手上的婴幼儿,脚上还会穿上“老虎鞋”,煞是好看。

那时我的祖母还健在,老人家踮着细细的裹脚,忙前忙后的准备材料,糯米、粽叶、艾叶……记得祖母提前两三天便开始泡米,糯米、大黄米、小黄米、小豆,待到米泡好后,她就会把新鲜的苇叶洗得干干净净,再仔仔细细地用开水烫上一遍,那苇叶的颜色愈发翠绿可人。准备就绪,祖母就将苇叶卷成漏斗状,利索地把泡好的糯米放到里面,然后将精选过的蜜枣、或是小豆、还有用酱油浸过味的肉条放进去,包好后用细绳一圈一圈地缠绕扎紧,棕子就象变魔法一样成形了,纯糯米的、蜜枣的、带肉的、夹小豆的、黄米和糯米掺和在一起的,一包就是那么一大锅子。

记忆中,我也学着祖母的样子,包起了粽子。可我好不容易把苇叶折好了,米粒却不听话地从角上漏出来。勉勉强强包好一个,却是松松软软的,不成样子。看看祖母包的粽子有棱有角,真是羡慕得不得了。

其实最让人回味的是粽子没出锅时从灶间飘出来的那特殊的香味。灶堂里的火烧得红通通的,锅里的水也烧开了,咕噜咕噜地直响,那粽叶和糯米被煮得交合在一起的味道便从锅盖的缝隙里冒出来,渐渐地弥漫在屋里的各个角落,飘飘逸逸的直往你鼻子里钻,惹得你肚子里的馋虫蠢蠢欲动的,恨不得立刻就吃上那粽子。糯米难煮,再加上是满满的一大锅,煮一段时间以后还要闷上个把钟头,所以你必须要有耐心才行。其实吃的时候还真吃不了多少,我喜欢那种纯糯米的,纯白而柔润。

在我们老家保存粽子的方法也很特别。通常是找来一个大一点的盛器,把粽子一个一个地摆放在里边,然后从自家院里的水井里打上水来,把粽子完完全全地泡在里边,定期换一下水,能存放好长一段时间。想吃的时候,就从水里捞出几个,在热锅里蒸一下,那诱人的清香依然如故,真叫人惬意至极。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少了儿时的那份天真,特别是作为一名长年累月四处漂泊的筑路建设者,纵使在天南海北大大小小的工地年年也能吃到各种品类各异的粽子,但还是怀念儿时那浓浓的粽香味,且常常怀念儿时那段纯洁美好的时光.....(叶子)

文章录入:韩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