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史志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安全员余洋的“大家”和“小家”

发布日期:2019-06-05来源:企业文化网
分享到:

六月份的傍晚,天还很亮堂。吃完饭从食堂出来,我刚好碰上余洋。“怎么才回来?”我问。

“工人在干活,我就得在现场,天大地大安全最大。”余洋不经意的嘴角上扬,显露出一丝按捺不住的自豪。

其实,不仅仅余洋是这样,我们施工单位的安全员都是这样。在工人上岗前安全员必须到岗,要班前安全讲话,要现场安全巡查。在工人下班了,确保现场处于安全状态之后,安全员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

这就结束了么?没有。这只是安全员工作的一部分。除了白天的安全管理,晚上,安全员还要给民工做安全案例教育,还要整理安全档案资料……

而关于安全员的点点滴滴,我就是在余洋身上看到的。

略显黝黑的皮肤,不知道是多少个烈日留下的印记。多少个傍晚,余洋一个人拿着安全帽从工地回来,湿漉漉的头发搭在前额上,让人油然生起一份对安全工作者的敬意。

中午,余洋常常索性不回项目吃饭,同事们捎点饭菜过来就打发一顿,一个人坐在石墩上也能把饭菜吃得津津有味。“现场在干活,我就得看着,我要对安全工作负责”,余洋说。余洋说话永远这么朴素,就和他的外表一样。至简的话语里又阐释的是对安全的坚守,对工作的责任。

余洋是一个安全员,还是一个小爸爸。他有个不到两岁的儿子,在老家由父母照看。每天晚上,倒在床上和儿子开视频的短暂时间,成了余洋一天中最幸福、最放松,也最愧疚的时刻。“工程正在大干,安全工作抓得紧,没机会经常回家。”余洋抿抿嘴,有些遗憾,有些愧疚,也有些工作带来的满足。

余洋的生活徘徊在两个“家”之间,一个是“大家”,一个是“小家”。每天坚持的安全巡视、办公室里整理不完的安全资料,就是余洋手里的“大家”。而在余洋的心里,又住着一个“小家”,“小家”有他的孩子,他的老婆,他的父母,他的故乡……在“大家”和“小家”的徘徊中,余洋要找到一个平衡的位置,既不能不耽误工作,也不能不亏了孩子和家庭。

“女人爱买衣服,可我又舍不得,老公总是悄悄的买了送给我。”同在施工单位的老婆对余洋既是理解又是心疼,“过年在家的时候,我和宝宝睡懒觉,他会一个人把饭做好再喊我。”而余洋总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弥补对老婆和孩子的歉疚。

“有一次,我跟孩子和他视频,我们说想他了,他当晚就开车回家了,结果第二天又走了。”余洋老婆说到最让她感动的一件事时,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幸福感。从南京到桐城,开车近四个小时,四个月没见面的夫妻、父子,那一刻他们是幸福的。这一天时间里的一来一回,既是对“大家”的责任,也是对“小家”的担当。

在“大家”和“小家”的徘徊中,铁轨在渐渐向远处延伸,大桥在从两端慢慢的合拢,孩子一天天在长大。“大家”和“小家”就像一幅担子,而余洋会在担子的中间找到合适的支点,挑着向前,向前。

“大家”和“小家”既是余洋的,也是我们筑路人的,我们都会挑着这幅担子向前,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吴慧 余洋 游亚涛)

文章录入:老山      责任编辑: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