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图(们)珲(春)铁路是连接“北国江城”吉林市与东北外贸重镇珲春市的一条客运专线。线路全长359公里,工程总投资416亿元。局吉图珲铁路客专经理部一工区(四公司)正位于该条线路的起点——吉林省吉林市城郊结合部,管段内除了正线区间8.915公里,还有吉林站至龙潭山站改造3.31公里,总投资额约3.4亿元。
自进场以来,一工区全体参战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和不气馁的干劲,斗酷暑,抗严寒,克服施工干扰多、拆迁量巨大、资金短缺等诸多不利影响,多管齐下保进度、保安全、保质量,安全、快速、优质地推进工程建设,为局在东北市场的持续滚动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敢打必胜保开工
2011年,伴随着“7·23”事故的负面影响,我国高铁建设项目锐减,吉图珲客专成为当年我局中标的唯一铁路工程。
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展现四局人“敢打必胜”的决心和实力,在尚不完全具备施工条件的情况下,一工区不等不靠,主动创造条件,进驻施工现场。进场后,参建人员面对的不仅是陌生的施工环境,还有东北地区严寒天气对铁路建设提出的特殊要求。
面对千头万绪的的工作,该工区立即组织各部门做好施工准备: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审阅图纸,复核工程量,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物资管理人员白天到各地进行砂石料、钢筋等物资的调查,晚上整理编制物资进场计划;工区领导更是带领技术人员对施工沿线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做好施组方案优化、征地拆迁、技术培训、设备养护,确保资金到位后能够迅速掀起生产大干高潮。
优化方案保节点
由于冬季长、天气严寒,吉林地区每年的有效施工时间仅有7个月。加上一工区濒临松花江,夏天雨季和汛期长,此外,吉林市城区文明施工要求高,都进一步压缩了有限的施工时间。2012年,铁路建设寒意渐退,吉图珲客专又迎来了大干热潮。尽管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是骤然紧张的施工工期还是令许多员工无法适应。面对严峻的施工生产任务,在工区长韩卫国和工区党工委书记侯其龙的带领下,经过连续几次会议的讨论研究,确定了“以重点工程施工为点,以路基施工为面,以整个施工工期为线,以点带面、以面连线”的施工组织方案,确保施工生产快速推进。
由于临近既有线,施工中存在重大安全风险源。为确保施工安全有序,一工区技术人员认真研究图纸后,提出了吉图珲正线路基变桥梁的变更建议,得到了设计、监理、业主的一致赞同,减轻了安全施工压力。
既有线需要两次转线才能保证所有线下路基、桥涵结构物施工的完成,但是第一次转线的施工周期会对第二次施工转线,及整个的施工计划产生重要影响。工区通过调查,梳理既有线与新建线路的关系,优化了原来既定的施工步骤:在临近既有线施工中尽量缩短第一次转线周期,及早开始第二次转线的线下工程结构物施工,并确保第二次转线如期完成;而其他临近既有线的施工计划则紧紧围绕拆迁进度灵活实施,从而有效降低了工序衔接不上和场地受限对进度的影响。
该工区还根据架梁计划,合理安排施工内容,集中力量优先保证架梁节段顺利进行。由于制梁场建在娘娘庙岭特大桥和小川特大桥之间,根据计划,今年5月1日,架梁首先从娘娘庙岭特大桥向二工区推进,随后架梁机折返,再于7月20日从小川特大桥往起点里程段架梁。为确保架梁的节点工期,一工区技术人员认真分析了对工期有较大影响的工程结构物,相应制定出每个结构物的节点工期,首先确保娘娘庙岭特大桥、小川特大桥及其他桥涵的先期施工,从而保证娘娘庙岭特大桥所有墩台及其至小川特大桥桥台间的路基在2012年底施工完毕。
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克服了前期相对被动局面后,一工区彻底扭转了施工滞后的局面,每月都超额完成施工生产任务,为中铁四局在东北市场赢得了良好口碑。
狠抓安全保生产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自2011年7月进场以来,一工区深入贯彻落实四公司“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确保了安全生产有序可控。截至今年10月9日,他们已连续800天安全生产无事故,保障了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早在进场之初,一工区就组织全体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的安全培训,将安全责任细化到各个环节,由领导班子成员亲自抓。由于施工队伍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人员更换频繁,安全管理异常困难。对此,该工区采取了多项措施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他们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具体到点、分级负责,形成了“工区经理统筹领导,其他班子成员分片负责,现场管理人员具体到点”的三级安全体系,各级之间相互签订《安全责任书》200余份,实现了责任明确和安全生产管理无遗漏。
新进场协作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生产意识较淡薄,工区通过开展岗前安全培训、岗间现场指导等活动,组织他们重点学习《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利用晚间空闲时间组织工人现场集中培训30余次,人员覆盖率达100%。对后续进场的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该工区安排安质部统计人数,达到5人以上或到施工工点超过2天的,不管人数多少立即安排培训。从2011年7月开工至今,一工区共累计组织各类安全教育培训1565人次,合格率达100%。
该工区还坚持每天班前安全讲话,由生产队长和安全防护员针对当天工作内容进行安全生产要领讲解,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为进一步提高协作队伍重视安全的积极性,安全员还不定期地到现场进行检查、督促,对施工过程中不重视既有线施工安全防护的协作队伍及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处罚,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定的协作队伍及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奖励。通过奖罚激励措施,工区形成了“相互监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氛围,为工程的安全施工打下了良好基础。
临近既有线路基附属工程施工是该工区安全生产的重心。由于水泥砂浆桩桩机施工距离既有线不到五米,机械施工来往较为密集,安全施工生产形势极为严峻。为此,工区在既有线处设置限界栏杆,在工地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牌,禁止施工人员在界限内行走、休息;在机械上张贴《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在距施工点前后500米处各设一名安全监督员,每台机械设一名防护员,随时将列车来往情况用对讲机通知现场防护员,及时做好避让工作。
通过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安全生产,确保了工区施工进度有序可控,实现了大干与安全生产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圆满完成了局经理部、四公司制定的施工、质量、安全的目标任务,得到了业主、局经理部的一致好评。2012年,一工区获局“三工”建设先进单位、“先进集体”、“青年文明号”等称号。在2013年上半年四公司“单位争第一”劳动竞赛活动中,该工区又获得了“优胜单位”称号。
(项建 黄淑曼)
▲娘娘庙岭特大桥墩身
▲标准化搅拌站
▲钢筋绑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