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乡心故园】读父亲的《远去的岳父》

那天,我从外面兴致勃勃地帮同事看楼盘回来,一进办公室就看见有一个白色的信封,同事小张告知是我的信。“我的信?”感觉应该有好些年头没有收到过书信了,情急之下我的手脚比往常快了一倍。

是父亲的来信。俗话说:家书抵万金。一信在手,感慨万千。会是什么内容呢?我的脑海在快速地旋转,小心地拆开信封,印入眼帘的是我非常熟悉的刚劲的父亲的笔迹。第一张纸上的内容简短,大意就是告诉我他最近看了中央台上演的电视剧《我的父亲》后感触颇深,逐忆起外公的点点滴滴,之后提笔写下了这篇《远去的岳父》。

快速读完《远去的岳父》,我心里除了感动还是感动。离家久了,与父亲谈生活谈人生谈家人谈自己的时间并不多,更疏于以独立身份与父亲平等对话。父亲在与母亲近四十年的婚姻纠结中进入古来稀的年龄,能专门为妻子——我母亲的父亲写下此文,令我作女儿的徒生感动。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多少感悟些父亲与外公的情愫。父亲是独子,我的奶奶也就是父亲的母亲早在父亲五岁时就离开了人世,父亲与爷爷相依为命,仅靠着爷爷每天捡水箩(当年家乡水运昌盛,水箩就是过往木排遗落水中的木条)勉强度日,生活的艰辛让父亲过早地体会到世态的炎凉,一方面父亲发奋考学,一方面家庭的残缺让父亲形成了偏执的性格。从这一点上说,已经步入晚年的父亲不仅仅是对外公的怀念,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回顾一种反思,一种在时间的沉淀中学会的感恩。

我咀嚼着文章的细枝末节,试图从父亲写的外公身上更深地读懂父亲。父亲开头的第一句话是“从前太近我觉得远,现在太远才懂得把你拉近”。外公在他生活了八十余年、距镇上五十里外的一个叫作“大同”的乡下去逝已经有六个年头,不喜欢坐车,出门全凭两条腿的外公在走的一星期前摔了一跤后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过。摔坏了的腿就这样把外公彻底地困在了他生活了六十多年的那间小屋、那个老宅、那后山的一小块地。失去的东西才觉得珍贵,亲情当然更不能例外。外公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父亲每年大年初二雷打不动地带着母亲拜见岳父岳母---我们那称“出方”,其余时间由于忙于工作,加上外公又很少走出乡门,所以父亲与外公真正交谈的机会并不多,外公只是从他的女儿----我母亲和他的外孙、外孙女的生活状态上,以及我的舅舅舅妈、表弟表妹们的言谈表述中得知有关父亲的一切,包括父亲的性情、做人等,外公不为父亲在学校从教的毛毛官职而骄傲,却总在酒足饭酣之后为叶家这辈上修得读书的好风水而自豪。也难怪,我的表弟表妹们不论家里多穷多苦,在学习上一个赛一个,在全乡是顶了尖的会读书的娃。也许是出于对文化的尊重,我们从来没有从外公嘴里听到半句对父亲的微词。而父亲眼里的外公,应该是一个慈祥的有个性的老人,既敬又远,让父亲多少忽略了外公的情感。

从父亲的文章里,我还知道了外公的一些对我来说是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外公勤劳俭朴的一生让我作孙辈的肃然起敬。现在的人都太自私,只顾着自己前方的路,而吝啬于回头望望上辈人的坎坷与艰辛。父亲和母亲,一个书生意气性情古板,一个脾气执拗老爱唠叼,清高的父亲不能完全理解母亲持家的苦衷,常常为电用多了、家务做少了等一些小事争吵不休。我不知道,那时的外公最想对他的女婿说什么,而我的父亲又有没有在意过自己岳父的感受……

而今,父亲也成老人了,生活得很平静。也许是生活的真实无一避免地触动了父亲心下的某根弦,让他此时更能体会到已经作古的岳父在作老人时的所思所想所为,更能理解外公临走之前为三个儿子留下自己瞒着家人拾破烂换来的六百元心血钱。其实,作父母的心里装着的除了自己的儿女,还是自己的儿女。由此我想,父亲在回忆岳父的当儿恐怕不能不念及自己的孩子,四个儿女中,我离得最远,近在同一个县城的有一个,然也不能保证天天见面。父亲知道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虽总是儿女在外心相牵,却没有丝毫地怪罪于我们。也许人在上了一定年纪后,在回顾从前时候的事情时,自然地就多了一些豁达、宽容与理解。在这些通常的情感之外,我以为父亲还心存一份对那个年代的社会、对历史的一种思索……

我帮父亲把这篇文章从电脑里打出来发给了一些报社,我还答应帮父亲把所有的文稿整理出来,编印成册……

我知道,结果并不重要。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