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附录:我的家乡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春晓众所周知,我国的方言分为七个区,即北方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吴方言和湘方言。我的老家在河南,属于北方方言区,而北方方言即官话方言,是中国最大的方言。从这个意义上讲,河南方言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官话,也就是古代的普通话,主要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我父亲在河南出生和长大,上大学时学的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他对河南方言有些许研究,时常讲些这方面的知识,我从小就受他的熏陶和影响,对河南方言也就产生了兴趣。

我出生地在著名“九朝古都”洛阳的偃师市,从小受家乡话的熏陶。后来到了大西北,同西北方言比较,便觉得中原方言很有趣,到了大学里就对方言开始研究。通过研究我才明白,所谓“雅言”,就是以洛阳为标准音的华夏语,后来成为东周通用全国的雅言,如《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孔子讲学用的也是雅言而不是鲁国方言,所以孔子应该是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先驱。秦朝时推行“书同文”等文化政策,使民族共同语的传播有了政治上的保障。汉代雅言演化为“通语”、“凡语”,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通语”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魏晋南北朝时,以洛阳语音为标准的“通语”从中原传向北方和江左一带。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金陵(今南京),当时的金陵话是洛阳话的沿用。隋炀帝杨广以洛阳为首都,把数万户富商大贾从全国各地迁徙到洛阳,推广以洛阳为代表的正音和正语。唐朝时,洛阳话仍然被看做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如孔颖达对经学的传述和注疏,韩愈、柳宗元等在文学上的创作活动等,促进了汉民族书面形式共同语的广泛流传。唐代科举时赋诗作文也提出了语音方面的要求,即要符合从魏晋南北朝流传下来的以洛阳语音为标准音的《切韵》的规范。北宋都汴梁(今开封),洛阳话和汴京话十分接近,两地流传的语音被称为“中原雅音”。南宋定都于杭州,中原雅音也随之在杭州扩大了影响,以至于今天的杭州话还同中原官话有许多相似之处。今日北方官话之所以与河南方言大同小异,是历史上北方官话区长期以河南方言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语汇和语法系统而形成的。

不可否认,河南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语义上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现分类说明:

一、形同义异的单音节词语

1.中(zhōng):普通话里“中”的意义主要是中心、内部、不偏不倚或用在动词后面表示持续状态等义。河南方言里,“中”的声调读作上声或阳平,有“成、行、好”等意。如:“你让我先说中不中?”“你这人可真中!”“饭中了没有?”

2.得:普通话作实词的“得”有“得到、适合”等意义。河南方言里的“得”读作dēi,调类为阳平,它除了有普通话的义项外,还可指日子过得快活、舒服或满意的意思。例如:“打秋千可得了!”说“他家得哩很”,就是“他家日子过得很舒服”的意思。

3.烧:“烧”在普通话和河南方言里都有“使东西着火、加热”之意,在河南话里还有“由于变得富有或得势而忘乎所以”的意思。例如:“你爹不就是个村支书嘛,烧啥烧?”另外,河南人把喜欢炫耀的人称为“烧包儿”。

4.喷:“喷”在普通话中的意思是“液体、气体、粉末等受压力而射出。”在河南方言里,“喷”读作阳平,既有“聊天”之意,又有“胡说或夸海口、说大话”的意思。例如:“那个孬孙可会喷了!”“没有这回事,你别听他瞎喷!”

5.板:“扳”在普通话里读“ban”,平声,意为拉动或转动一端固定的物件,或者指扭转败局,如扳树枝、扳手指、折回一局。但在河南方言里读作阴平,意思是“扔掉”。例如:“这点心已经发霉了,赶快扳了吧!”

6.瓤:“瓤”在普通话里泛指某些皮或壳里包着的东西,河南方言里除了这个意义,还有“不好,软弱”的意思,读作入声调。例如:“他开车的技术真不瓤。”“他经常生病,身体瓤得很。”

二、形同义异的双音节词语

1.成色:在普通话里“成色”是指“金币、银币或器物中所含纯金、纯银的量或泛指质量。”在河南方言里“成”读作入声调,“色”读作sē(为阳平),意思是“能力、本事”。如:“小李那孩子没成色。”这句话的意思是,姓李的孩子没啥本事。

2.老婆:老婆在普通话一般指妻子,但河南方言里,单一个“婆”就是指“外婆”,而“老婆”指的是奶奶的母亲,即“老外婆”。如果把老婆中的“婆”读成儿化,就不再是普通话里“男子的配偶”之意,而是“老年妇女或老太太”的意思了。如:“这个老婆儿身体真硬朗。”河南方言里就是“这个老太太的身体真好”的意思。

3.喝汤:“喝汤”两音节都读作阳平。在河南话里主要是“吃晚饭”的意思。尤其是在农村,傍晚,家长喊孩子回家吃饭,就喊“某某,快回来喝汤了!”

4.老头儿:普通话里“老头儿”就是“老年男子”的意思.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老年男子”的意思,还指“中老年女人的配偶”。如:“俺那老头儿对孩子对俺都很好!”“老”读作阴平,“头儿”读作入声。

5.仔细:“仔细”在普通话里就是“细心、小心”的意思,在河南方言里多指“俭省或吝啬”之意,而且表达时多带有嘲讽的语气。例如:“她呀,仔细得什么都舍不得买。”“仔”读作入声,“细”读作轻声。

6.枯楚:念“kuchu”,轻声,意为皱巴、不平整,也指水果、蔬菜因缺水份而发蔫儿。比如说:“你把我的新衣服弄枯楚了。”“这茄子都枯楚了,别吃了!”

三、义同形异的单音节词

1.保:在河南方言里,“保”读作入声调,是“别、不要”的意思,例如:“孩子已经知道错了,你保说了。”

2.恁:河南方言中,“恁”除了有指示代词“那么”之意(“恁”的读音与普通话同),还有人称代词“你们”之意,“恁”作人称代词时读作阴平。如:“恁都那样说了,我还能不同意?”

3.秀:“秀”在普通话中的五个义项里,确实可以指人,指特别优秀的人才。河南方言中,“秀”读作入声调时,就是“妻子、老婆”的意思,如:“是他秀说的”意即“是他妻子说的”。在偃师,“秀”字后常常还带个“子”而称为“秀子”,说“娶秀子”就是指“娶媳妇”,“新秀子”就是指“新媳妇”。

4.某:在河南方言里,“某”相当于普通话的“没有”,可以单独使用。例如:问:“你家有自行车某?”答:“俺家穷,某。”

四、义同形异的双音节词

1.滋泥:河南方言“滋泥”是普通话“舒坦、舒服”的意思。如:“他日子过得滋泥着哩!”

2.格意:“格意”两音节分别读作入声和轻声,在河南方言里就是“厌恶、讨厌、不舒服”的意思。如:“他的话说得我心里很格意。”

3.沫子:“沫子”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普通话“液体形成的许多小泡”的意思外,“沫”读作阳平,还有“垃圾”的意思。如:“你赶快把沫子倒了。”

4.黑老:“黑”的主要元音读作“ê”,意即普通话词语“晚上、深夜”。

5.捂治:在河南方言里,捂治的意思有“修理、摆弄、做、干”等。如:“你把这水沟捂治捂治。”为难人时会经常会说:“你咋捂治人哩。”

6.灶火:普通话指做饭时灶台里烧的火,河南话是“厨房”、“伙房”的意思。

总之,我的家乡方言虽然属于北方方言,但有不少词汇与普通话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土”的话连当地学者都不容易用很恰当的字来组词,要想很好地弄懂和弄通,还需要到当地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如果有机会,我愿做些这方面的工作,为祖国方言的探讨和研究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二〇一三年二月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