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上海F1国际赛车场施工纪实
在强手如林、标准严格、竞争异常激烈的上海建筑市场,一公司上海F1国际赛车场项目经理部不仅站稳脚跟实现了滚动发展,而且成了享誉上海滩的施工劲旅。2002年以来,他们从上海市捧回了“上海重大工程文明工地”、“上海重大工程立功竞赛先进单位”、“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等一块块奖牌和一面面奖旗。掌声和鲜花的背后,是项目部全体员工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一个项目经理部一年完成施工产值近2亿元,取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F1项目的成功运作,也为集团公司探索施工生产与营销工作协调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豆腐”上建赛车场
在软土地基上建F1赛车场,上海国际赛车场是世界上第一家。在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施工的赛道极像一个汉字的“上”字,这总长为5451?24米的赛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上”字。这个字并不好写,因为F1赛事是以极速著称,赛道建设是一项世界性建筑难题。在全世界,F1赛道总数屈指可数。
难在何处?从地基处理的工作量上或许能让人们窥一斑而见全豹。让我们来看看上海国际赛车场地基处理的部分工作量:把2平方公里内的10条河浜下约10多万立方米的淤泥全部挖出清走,全场掘地4米左右,先后用二灰土、素土填筑,碾压后再铺上砂砾石、石灰土,密密麻麻打上数万根25米长的方桩,方桩上“戴”上砼帽子,用100多万立方米的土堆在其上预压半年,使其基本稳定不再下沉时再把堆土清走,其上再做成级配碎石基层,经过添加EPS塑料特殊处理,以达到“强筋健骨”的效果。有人形象地比喻,这些处理措施,相当于在豆腐上建高速公路,在世界上同类赛道施工中尚无先例。
当一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大众项目经理部经理邹锡顺上门拜会上海F1国际赛车场筹建组领导时,对方的第一句话就说:“我知道你们会来的。”原来,还在施工大众试车场时,上海F1国际赛车场筹建组已悄悄地去工地考察过他们的施工情况,并向德国斯特拉堡公司、惕克公司代表详细地了解了中铁四局这支队伍的实力、信誉。德国专家连说“OK”。再一了解,这支施工过解放军定远、北京通县和上海大众三个试车场的中铁四局集团一公司,是国内试车场施工领域的“王牌军”,上海F1项目就需要这样的施工队伍。英雄相惜,双方相见恨晚。施工合同尚未签订,业主便邀请队伍进场抓紧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施工不久便到了中国人传统的春节,但节日并没有使建设者放慢施工生产的脚步。在上海地区施工已有四五年经验的邹锡顺深知上海施工管理特点,工期紧迫,原料紧张。当其他合作单位尚未有多大动作的时候,邹锡顺已开始“抢”料进场,并组织职工抓紧施工排水系统。他说,刚开工时,原料价格相对低些,合作单位用料也不很集中,此时是备料的最佳时机。到年底短短2个多月时间里,经理部施工的赛车场Ⅱ区已堆上粉煤灰7万多吨,从浙江等地组织砂砾石8万余吨,石灰5000余吨。12月份天不停地下雨时,业主带领合作单位领导来到中铁四局施工区域观摩,大家这才了解,中铁四局施工区域早已配备了十几台水泵等待排水,排水系统发挥了作用,而提前备料也保证了连续施工生产。
决战“3•30”
因为有着丰富的试车场施工经验和良好的业绩、信誉纪录,一公司揽到的F1赛车场施工份额是技术难度最大、土建工作量最多的Ⅱ区。可是,让邹锡顺体验深刻的是,到碗的肉不但不容易吃下,还差点让骨头磕了牙。
春节刚过,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高贵平去上海拜会业主,共商加快施工进度事宜。还未来得及开口寒暄,业主代表便不顾老朋友的情面,神态严肃地就工期紧迫问题提出了质询。
业主的着急不是空穴来风。一公司上海F1国际赛车场项目经理部的干部职工更是心急如焚。土方决战前夕的气氛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其时,三道“拦路虎”虎视眈眈,细想让人不寒而栗。
2002年10月17日,赛车场项目才正式开工。总投资为26亿元的赛车场一期工程必须在18个月内全面竣工。2004年9月26日,F1全球拉力赛在中国首次比赛的地点就在这里。一公司上海F1国际赛车场项目经理部承建了整个赛车场约三分之一的基础工程施工任务,必须在规定工期内完成约3亿元的施工任务。而业主根据工程要求制定了“3•19”(后业主调整为“3•30”)、“6•30”、“9•30”、“12•30”四个节点工期目标。其中第一个目标任务量最重,工期最紧。从正式开工到3月19日仅5个月时间内,一公司经理部要完成河浜区8万立方米的清淤、5?1万立方米的石灰土原地固结、13?8万立方米的碎石垫层和约50万立方米的黏土填筑及堆载预压等,这意味着,即使雨天、春节也一天不能停工,每日的进料平均在万吨以上。
然而,老天根本不理会施工计划。去年春季是个多雨的季节。雨季是土方施工最大的敌人。经理部的气象记录显示,一季度晴天仅37天,雨天占有效工天的一半以上。按最先的施工约定,土源由业主组织供应,从28公里外的江苏太仓由船运至工地附近的漳浦河畔,再经重型卡车倒运至工地。但巨大的需求量与紧张的工期和土源供量不足的矛盾很快尖锐起来。三家单位在争抢土源,供应方又趁机涨价,业主紧盯工期。一时间似乎剑拔弩张,人人肩上似有千斤重担。
雨水毫不留情地冲刷着施工便道。重车驶过,一些路段已出现坑坑洼洼,修路都等不及了。非常规施工必须有非常规的投入,权衡工期的效益之后,从长远利益出发,经理部果断决定:投入100余万元,购买钢板铺道。后来的施工组织印证,这个决定不仅非常及时,而且十分必要,对保第一个节点工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集团公司的工作组和一公司的工作组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沈尧兴率领下进驻了工地。在此之前,一公司已充分认识到工期的紧迫性。2003年2月,一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敦美,总经理吴家兴和经理部的全体职工就在工地上过的春节。生产一天也没停止,但每日的土方的供应量不足需求量的五分之一。按倒排的工期,3月底前,土方堆载必须全部到位;预压半年后,地基沉降达到设计标准了再卸载,再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一个环节耽误,将影响整个赛车场建设进程,这个责任谁也担当不起。当时,最紧张的就是土方,致命的土源!
因为是非上海市注册的施工单位,亦非总承包单位,加之所占份额较大,兄弟单位对此虎视眈眈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信誉我们丢不起,这是中铁四局集团开拓上海市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业主采纳了邹锡顺的建议。赛车场的远期规划是在方圆5平方公里的地方建立配套设施,土地已经征了下来,暂时闲置着。“借土”的方案闪现在邹锡顺的脑海里,即先从附近地区把土方挖过去作预压用土,半年后卸载再归还原地。但这个方案被采纳时,已是3月初了。
要在20天时间内完成近60万立方米的土方、17万立方米的碎石和15万立方米的粉煤灰和4万多吨的石灰等施工,压力已远远超过一个项目经理部的能力。必须依靠全集团的力量才能捍卫企业的荣誉。中铁四局集团不愧为一个团结协作、敢打恶仗、善拼硬仗的英雄团体。集团公司一声令下,二公司、三公司、五公司等兄弟单位不讲任何条件,迅速各由一名副总经理带队,率领车队浩浩荡荡开赴上海。五公司把为蒙古国工地新购置的50台崭新的重型卡车,从发运途中转发到上海,加入到大会战的行列。似乎上苍也被感动了,3月份天空连续放晴近20天,为土方大会战赢得了宝贵战机。
工地上昼夜车来车往,一公司大半个机关搬到了上海F1施工现场,机关的干部五六十人在工地当起了安全员、领工员或道路保洁员。仅有“中铁四局”标志的重卡就有100多辆。加上兄弟单位的车辆,构成川流不息的车队长龙。因及时清理便道上不时撒下的泥土,仅由各单位组织的临时清洁员竟达150多人!
工地上没有一个轻松的岗位。开面包车的师傅深有感触。经理部的面包车主要是为工地送饭、接送部分职工上下班以及往工地送所急需的小型工具等。这辆整天在经理部、工地、驻地一个循环约5公里的“三点一线”间来往的车,3月份一个月,里程表显示,平均每天要跑200公里以上,也即是说,每天往返工地四五十趟!
被称之为机械土方的“淮海大战”,对生活后勤也是一个严峻考验。经理部驻地距工地约2公里,交通车接送满足不了要求,经理部就为每名员工配备了一辆自行车。集团公司临时指挥部决定:所有人全部住工地附近的经理部生活区。从沈尧兴到每一个普通员工一律吃盒饭,现场职工的盒饭被送到工地。与时间赛跑,他们昼夜不停,争分夺秒。
集团公司临时指挥部每天下午5时左右召开会议,由沈尧兴主持,集团公司工程部、机械设备租赁分公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二、三、五公司等单位领导参加,研究下一步工作,协调各单位的配合。稍后,一公司F1经理部再召开由经理部全体人员和协作队伍负责人参加的交班会,细化方案和保证措施。
3月29日,这是一个让中铁四局F1赛车场项目所有参战员工刻骨铭心的日子,赛车场Ⅱ区的土方施工阶段性战役告捷。奇迹,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时事造就英雄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越是困难条件下,越是能涌现出一个英雄的群体。企业里的英雄,理所当然包括为企业发展挣钱最多的人,包括企业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以及恪尽职守、舍家忘我的人。数风流人物,还是来看奋战在F1赛车场工地上的人。邹锡顺、陈林、王传越、熊选爱、陈宝琦、吴业宏、岳翔鹰、高利伟……一个个普通的名字跃入眼帘,却不失英雄气概。他们为企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企业发展的史册理应记住他们的名字。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难忘的日日夜夜。
记者采访邹锡顺是农历正月十七这一天。正月十六晚上,邹锡顺从长沙赶回到工地。据经理部党工委书记陈林介绍,邹锡顺正月初十接到了“母亲病危”的电话,匆匆忙忙回到湖南沅江老家。70岁的邹母患有胆结石、胆囊炎等多种疾病。这次患病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稍有闪失,就有生命危险。邹锡顺赶到家时,母亲已经不能吃饭,且疼痛难忍,打了两支哌替啶也无济于事。邹锡顺不敢怠慢,把母亲转到长沙的一家医院。长年在外的邹锡顺把母亲交给妹妹照料,留下点钱,带着牵挂又回到工地。对邹锡顺而言,肩负的重担使他丝毫不敢懈怠。在拼抢死保“3•30”的日日夜夜,邹锡顺没睡过一个整夜觉。就是在抢工期的同时,他还在考虑如何把工程做得更漂亮、更完美,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增加效益。他深情地说:身在项目,就是要为企业多创效益,不求鲜花掌声,但求问心无愧。
王传越虽不是一公司上海F1国际赛车场项目部职工,但这里很有必要书写一笔。青藏铁路冬季息工后,担任一公司青藏项目部副经理的王传越本想利用这一难得的空闲时光,好好为家庭尽一些义务。春节刚过,王传越接到公司总经理吴家兴的电话,问他能否来F1工地暂任负责生产组织的副经理。其时,王传越的岳母不幸刚刚去世,正在筹办丧事的王传越歉疚地与家人告个别便迅速赶到上海。当天他就进入角色。王传越和工人一样骑辆自行车上班,每天清晨6点左右在工地肯定能找到他。每一道工序他都是优化再优化,质量要求严格再严格。每晚,在主持召开项目经理部的生产交班会后,王传越还要骑车到工地,就交班会提出的问题逐项落实。倘若晚上10时前能回到住处休息,对他而言,这天便算是好日子,因为一切还比较顺利。
被称为“整个F1工程总工程师”的副经理熊选爱,单薄的身体里蕴藏着无穷的能量。曾在几个试车场担任总工程师的熊选爱,对软土地基处理、赛车场复杂赛道曲面施工等处理起来得心应手。另两家土方施工单位不时过来看看中铁四局是怎么施工的,遇到技术难题找业主,业主总是说“去问一问中铁四局的熊总”,一来二去,熊选爱也就被大家公认为整个赛车场的总工了。
我们难以用大篇幅再去叙说一个个英雄,但F1上海国际赛车场本身,就是他们亲手树立的丰碑。中铁四局集团的发展史也会记下他们的名字。
笑 在 最 后
硬仗过后,第二、三、四个工期的节点目标在一公司建设者手里势如破竹。第二个节点工期,即6月30日前,他们提前1个月达到了业主的形象进度要求,经理部捧回了由70家单位参与的F1国际赛车场2003年度第二季度劳动竞赛综合考评“优胜杯”和“工程进度流动红旗”、“科技创新流动红旗”,并被业主评为赛车场上年度先进单位。第三个节点工期是提前了40天,再获流动红旗一面和先进集体荣誉。第四个节点工期,经理部再一次遥遥领先,工地被评为“上海市年度重大工程文明工地”,经理部荣获“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先进集体”,邹锡顺还被评为上海市重大工程“记功个人”。为此,业主将赛车场所有的赛道级配碎石的采购、拌和、供应以及二区商业道路施工等项目交给中铁四局一公司项目经理部负责,额外增加工程量约2577万元。2003年一个年度,这个经理部完成建安产值近2亿元,在集团公司内独此一家。
中铁四局施工的F1质量也被各方公认为最好的。当经理部把成型的路基提供给管道施工单位施工时,对方按常规组织挖掘机进场挖沟作业,但挖掘机一阵咆哮过后,除了尾部喷出一道浓烟外,挖斗仍在原地不停地颤动。路基太坚硬了,简直像混凝土打成的一样!最后他们不得不用破混凝土路面的风镐挖沟。在一公司上海F1赛车场经理部,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技术交底,有全过程的质量跟踪,有精密的试验和测试,因而质量有了可靠的保证。主赛道施工中,10米内的水平误差不允许超过2毫米,技术人员就在原设计图上增加了成千上万个测量点,且测量用的都是全站仪而非传统的经纬仪,所用的配料都全部过磅,先进的宝马拌合机一次能将40厘米厚的灰土均匀地拌好摊平。一系列保证措施,造就一项项精品工程。
谈到项目的效益,邹锡顺成竹在胸。虽然项目降造较多,又因非上海市施工企业而未能成为总承包方,但经理部严格材料管理、机械管理和劳务用工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在材料管理上,经理部不论进料数目多么庞大,一律过磅;办公室、财务部长与材料上的司磅、收方员共同把关,从而彻底杜绝了虚方。特殊机械使用随用随租,暂时用不上就退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率。
收获不仅如此。一批技术人才脱颖而出。不少新上的项目经理部领导主动找到F1经理部,请求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在使用后,又不约而同反映,从这里出来的技术人员工作严谨,技术过硬。一年多下来,从这里走出的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工程部长等达13人之多,F1项目经理部成了一公司一个重要的技术人员成长基地。
奉献的热血为F1奔流,黄浦江作证。
(刊于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