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史志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合肥晚报:中铁四局八公司职工家属院邻里互帮互助

发布日期:2015-03-06来源:合肥晚报
分享到:

  

○大院居民都爱和郑琳(左)聊聊

○“帮帮团”领头人郑琳

 

    职工大院活跃着一支“帮帮团” 
    中铁四局八公司职工家属院邻里互帮互助 其中不乏90后、00后 


    □钱传华 沈国庆 黄土萍 本报记者 乐天茵子/文 高勇/图 何姗姗/制图  

    “谁家有事都找郑大姐,她会帮忙的!”在中铁四局八公司职工家属院,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主人公郑琳是名退休工人,她也是家属大院里的“管家”。谁家有个急事难事,郑大姐都会竭尽全力帮忙。她的热心肠感召了不少同院家属,以郑大姐为中心的“帮帮团”队伍日益扩大,甚至不乏一些90后、00后。
    3月4日下午,郑琳做完手里的活,赶紧将自己的电瓶车送到邻居家。“之前答应了人家4点钟交车,不能耽误别人的正事。”66岁的她,做事雷厉风行,说话语速极快。虽然退休多年,可郑琳一直没闲下来。家属院里的一切杂事都成了她的正事,给人送车的路上郑琳还盘算着如何找人维修楼下邻居的围墙。
    郑琳在合肥生活了三十多年。1984年,她跟随丈夫从宁国转调到了合肥,居住在中铁四局八公司职工家属大院。与其他单位家属大院不同,这个大院里常年只剩老弱妇孺,家里的“顶梁柱”都被派遣到外地长期驻扎。“我们都来自全国各地,共同点就是丈夫都在外地,甚至远在国外,一年半载不在家是常事,三五年才回来探亲的情况也有。大家对合肥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不熟悉,一遇到婚丧嫁娶等大事就慌得六神无主,根本无从下手。这样一来,遇见突发急事就得依靠左右邻居。”
    在这个家属大院,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其他突发状况,居民们都爱找郑琳商量商量。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热心肠的大院居民与郑琳走到了一起,家属院其他人将这个小团体称为“帮帮团”,郑琳成了当之无愧的“团长”。如今,这支邻里“帮帮团”已经拥有二十余名成员,囊括老中青幼四代人。
    “帮帮团”里有一支婚庆队伍
    婚宴筹办,一直都是家庭里的重事要事。对于中铁四局八公司职工大院的家属们来说,单独操办这类事情几乎不可能完成。为此,协助邻里操办婚宴成为“帮帮团”里的重要事项。
    大院邻居项本翠是位单亲妈妈。儿子结婚
    喜宴让没有经验的项本翠一下急昏了头。她找到“帮帮团”,郑大姐一拍胸脯应承下来。从布置新房、迎亲花车、定酒店喜宴……两天时间,关于整场婚礼前后四十多项细节以及人员安排的流程表,就放在了项本翠面前征求她的意见。“既节约又热闹喜庆,有她帮忙我特别放心。”项本翠告诉记者,那场婚礼自己成了名符其实的“甩手掌柜”,“一点没操心,轻轻松松把媳妇娶进家门。”
    类似这样的婚礼, 郑琳和她的“帮帮团”已经义务操办了上百场。如今,“帮帮团”骨干成员之一的沈学梅, 聊及自己结婚的趣事依然言犹未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汽车少,来往走动基本靠骑自行车。结婚当天, 郑大姐骑自行车到我肥西老家探路,来回骑了四个多小时。”为了表示对郑琳的感谢,沈学梅夫妇没有请司仪, 非要郑大姐做夫妻俩的婚礼主持。
    “什么类型的婚礼该去哪家酒店,花车去哪里装饰漂亮又便宜,大大小小的中介哪家靠谱,哪里的建材便宜又耐用,这些事情我都知道。”说到这里,郑琳笑得格外得意。她告诉记者,帮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靠两条腿踏踏实实地“跑”出来。为了帮助邻居定酒店,郑琳从晚上六点跑到了深夜十一点。怕邻居有事找不到自己,郑琳的手机常年二十四小时开机“待命”。“别人愿意找你,说明她信任你,你就得好好帮忙。”
    除了给院子邻居帮忙,郑琳有时还“越界”帮助他人。来自肥西的张师傅是一名水电零工,两人的交集源于郑琳帮邻居装修新房。去年正月前,郑琳突然接到张师傅电话,“儿子正月结婚,可花车还没有着落”。挂了电话,郑琳二话不说就骑着电瓶车出门协调。“花车、婚庆这两项,你猜我花了多少钱?不到两千!”在郑琳随身携带的背包中,记者看到了一份婚礼策划详单。四页A4纸上,满满当当记录着各项事宜,甚至包括“厨师、服务员喜糖发放”等细节。每一项事宜后面,郑琳都详细记录了相关负责人员。这样一份婚礼策划详单,郑琳会提前一个月交到当事人手上供其修改。办喜事那天,帮帮团的成员会按照详单的计划各司其职,就好像是给自家亲戚办事情一样贴心。
    互助互爱成家属大院“流行风”
    如今,“帮帮团”的“业务” 范围已经延伸至婚丧嫁娶、装修、搬家、照顾伤病和孩子满月宴的邻居等方方面面。逐渐地,互助互爱成了家属院里的“流行风”。年过五旬的周琳来自浙江,在合肥无牵无挂。之前新房装修,让周琳有些束手无策。“全靠郑大姐和姐妹们带着我一起跑建材市场、货比三家,一起做设计、当参谋。”新房装修完毕, 周琳也加入了“帮帮团”。“我总觉得, 姐妹们帮了我这么多, 我总得做点什么回馈大家。”此后邻居们有了困难, 周玲一定热情帮忙。每逢端午节,擅长包粽子的周琳一包就是几十斤, 左邻右舍一家一家全送到, 肉粽子的香味儿飘满整个大院。
    在“帮帮团”里, 像周琳这样因为心怀感恩而加入并非个例。从事医务工作的周存玲,十六年前从淮南嫁进大院,她的婚礼也是郑大姐帮忙操办的。“只有相互给予, 爱才能源源不断地延续,人和人之间才能越来越温暖。”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周存玲的儿子也成为一名小暖男。“看到邻居有困难, 都要热情地帮一把”。
    除了帮忙之外,郑琳还是家属大院的“管家”。谁家搬家、谁家办喜事、谁家来了新房客……这些情况“帮帮团”皆了然于胸。由于长年奔走在家属大院中,郑琳成了大院里的“红人”。跟在郑琳身后采访,记者几乎每走几步就得停下来,因为找她叙话的居民太多了。下午五点,采访即将结束,郑琳却没有返家做饭,而是开始着手张罗起孤寡老人团圆过元宵节……


 

文章录入:luhui      责任编辑:路辉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