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史志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文艺评论 领略文化之美生活之美

发布日期:2016-03-18来源:企业文化网
分享到:
          ——品读《中华诗词》有感
                 南京分公司   叶子
 
        近年来,也许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不断丰富,闲来无事,竟然对中华诗词愈发产生兴趣,并从优美的诗词中,品味到中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了了的几句,朴素的语言,就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乡村的春天和孩子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美好生活画面。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仿佛透过书本,穿过文字,温暖地阳光洒满全身,口鼻之中,传来春的气息。不由让我眼前浮现出初春的大明宫,阳光明媚,太液池边,垂柳依依,微风拂面,心旷神怡。青青放绿的草地上,老人和孩子们优闲地放着风筝,游人们怡然自得地慢步,情侣们相依相偎切切思语的恬淡情景。
        另一首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描绘的却是另一种乡村生活画面。“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是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昼出耘田夜绩麻”写的是白日下田劳作,夜晚仍不得休息还要搓麻织布。“村庄儿女各当家”,又写出了当时生活的不易,年轻的儿女们早早地帮家里做事。“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则反映出了小孩子们虽不懂农事,但从小跟随父母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也热爱劳动,在学习着点瓜种豆。全诗清新欢快,把贫苦的乡村生活写得充满了生活乐趣,读来意趣无穷。让今人尚能透过文字,能看到古人的生活情境,仿佛就在眼前。
        两首诗,两个诗人,一个生活在清代,一个生活在南宋,相隔几百年,但却能借短短的文字,优美的诗歌,传递出同样的生活之美。真正应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让我们和祖先们,虽然永远无法相见,却因为有了诗词,总能在如此引人入胜的场景中默默相识,亲切交流。
       每每夜晚,捧起诗书,读着那一首首美妙的诗歌,眼前总能浮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心绪宁静。不信你听,“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看到了没?这是青春年少时的萌动情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绘了悠然自得的农乡生活。“开轩面场圃,把就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友人来访了,烹茶待客的温馨场景。当然也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送友之情。还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何时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思乡、思亲之感。更少不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男儿豪情壮志。
       中华诗词是真情流溢自然成。短短几句,了了数语,即可描绘出生活的美好、小儿女的可爱、女性的优雅、男人的豪情,更有四季的美景,河山的壮丽……许许多多,许许多多,无以言表。诗歌的美,有时真不是我们用文字简单地写出来,就能表达出来它的美妙,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诵读,不断地朗颂,才能深深地体会它的意境之美,韵律之美。
       这几年,中央台先后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中国成语大赛,最近又在播放中华诗词大会,都是非常好的节目。场上的选手们知识渊博,神彩飞扬,让观众从他们的紧张激烈的比赛之中,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渊源流长。
        中华诗词之美,是一种感受之美,是一种清新之美,是一种无神之美,无论我用多少美好的语言都无法描述出它溢满全诗韵味,只有热爱诗词的人们,用他们饱含热情的心去用心体会与感受,才能发现它所传递出来的生活之美之所在。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人,才能养成志存高远、厚德载物的大气,愿我们一起加入读书的行列吧,领略中华文化之美,中华诗词之美。
文章录入:韩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