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与秋倩谈恋爱的时候,看到邵松阳与红雲常常穿着铁路制服,张琳就曾对邵松阳说:“你和我妈都是正当年,你也是处级干部,经济条件并不差,我们做子女的现在都成了家,也不需要你们接济,就去买几件时兴一些的衣服,也该享受享受美好的生活了。”邵松阳则说:“往上数一辈,我也是农民,穿衣戴帽无所谓,关键是要吃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在张琳的印象里,邵松阳和红雲在吃的方面虽说不上十分讲究,但是也从来没有亏待过自己。也许是太看重自己、爱惜自己了,以至于早年忽略了自己的父母和他一同长大的兄弟姐妹,中年忽略了自己亲生的三个女儿,老年又忽略了三个女儿已经组成的家庭,而且至今无所醒悟,还将继续忽略下去,延及他们的外孙和外孙女们。平日里,无论是眼前的、远方的,都是他们向邵松阳和红雲“请安”,邵松阳和红雲却几乎想不到女儿女婿们,连句关心、问候的话都没有,更别说周末、节日把孩子们叫回家吃顿饭了。
张琳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登门邵家,邵松阳留他在家里吃饭。在吃到最后的时候,张琳沿用了原来在学校和单位时养成的习惯,用一块馒头擦干净盘子的油水,然后帮助秋倩收拾桌子、洗刷碗筷。他没有想到,正是自己的这个动作赢得了邵松阳的好感,觉得张琳是个会过日子的人。他说服了也不知什么原因对河南人很是反感的红雲,最终同意了秋倩与他这个河南人的婚事。
成家二十年,每逢过年过节,从来没有接到过岳父邵松阳和岳母红雲叫秋倩和自己还有儿子冬征到他们家里吃顿饭的邀请。刚开始,张琳对他们的做法很不理解,以为岳父高居正处级的官位,把在单位的居高临下也搬到了家庭。他还以为红雲爱干净、有洁癖。以为他们上的年纪的人注重生活起居和规律,不愿意被别人所打乱。后来他才渐渐意到,自己的岳父和岳母都很“独”,以“我”为主,习惯于两个人的世界,对别人缺乏关心和爱心,根本就想不到、也不去想别人,是属于独居一处、不愿与人交往的人,也就是他下乡时当地人说的那种“关住门吃、打开门拉”的那类人。
按照自己的理解,张琳觉得,进入晚年的老人们总是需要亲情和温暖的,尤其是逢年过节,特别希望自己的子女们带着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回到家里来,围着自己说话、戏耍。而作为子女,就应该带着爱人孩子到老人那里走走看看,这是对老人的尊重,也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人都说“隔代亲”,即便是父母、岳父母对自己的女儿、女婿有些成见、存在隔阂,但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孙子孙女和外孙子外孙女的时候,就会忽略掉这些,那种“宠小”、“护犊”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可是邵松阳和红雲却不,看谁都是“身外之物”,对谁都是那么冷淡、冷漠。红雲甚至把对自己女儿的怨恨延续到女婿和外孙、外孙女身上,对他们也不待见,这其中的原因不得而知,张琳对此一头的雾水,至今也没有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