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二十七、男大当婚

沈小晨给张琳讲述秋倩的家庭情况时是在她的办公室。张琳与沈小晨虽同在《铁道建筑报》报社,却不在一个部门。沈小晨在通联组,主要负责全局所有单位通讯员来稿的登记和用稿统计工作及季度、年度的评比,同时编辑每月一期的报社内部刊物《采编园地》;张琳到来后被安排在编辑组,但目前干的却是记者工作,很少在机关待,大多时间是到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基层单位和铁路建设工地采访、写稿。两个人认识时间虽然不长,但张琳了解到这位沈大姐在局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复刊后就与报社打交道。那时,印刷厂与报社不仅同在一个小院,而且同在一栋三层小楼里,一楼是印刷车间、纸品仓库,二楼是印刷厂的办公场地,报社则在三楼办公。秋倩调到印刷厂,分到了沈小晨所在的印刷车间,但沈小晨在二楼办公的地方做校对,而秋倩则在一楼做装订工作。有了空闲,秋倩就到沈小晨的办公室,喝杯水、聊聊天。几个月后,沈小晨被调到了信访办公室,后来又去上学,两人渐渐联系得少。只是沈小晨大专毕业被重新分配到报社,听说秋倩正在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她经常热情地给秋倩出主意、帮着联系辅导班,直至秋倩考上了湖南铁路工程财经学院,两人的联系才又密切起来。

这张报纸叫《铁道建筑报》,是铁道建筑第四局党委的机关报,属于企业报,虽有全国统一刊号、可以对外公开发行,但实际上并不对社会上发售,读者也主要是本局的职工和家属。除此之外,这张报纸还在铁路系统内的各个铁路局、工程局及勘测设计院之间进行交流,所有办报经费和人员工资都由局拨款。

沈小晨把张琳叫到她的办公室,客气地请张琳坐下,并倒了一杯茶水递到张琳手里,问了一些他的个人和家庭情况。她对张琳说:“你这么好的条件,肯定有好多女孩儿追求,你什么时候带过来给大姐瞅瞅?”

张琳用双手捧着暖暖的茶杯,脸上泛出一层赧然潮红,连连否认说:“没有没有。”

“你不像大姐我,上个大学还是‘工农兵’学员,你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长得又这么帅,怎么会没有对象呢?我不信!”

张琳解释道:“我一直想考研,连考了两次都名落孙山,后来又要调动工作,就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噢,原来是这样。”她为张琳有这么强的上进心而感动。这时候,电话铃响了,是九处一个通讯员打来的,向她询问投寄的一篇新闻稿收到没有,她翻看了一下登记本,说:“还没有。”对方又与她聊了几句便挂了。她接着又问:“听说有人要给你介绍对象,你说要半年以后才考虑,有这回事吗?”

张琳点点头,并说道:“这事您都知道?让大姐见笑了。”

“我替你算好了,半年已经过去了,现在可以考虑了吧,我来给你介绍一个,怎么样?”

听说要给自己介绍对象,张琳连连道谢,却又说“目前还不想考虑”。

“小张啊,据我所知,你已经二十八岁了,年龄也不小了,该考虑个人的问题了。我认识一个姑娘,现在还在上学。”接着,沈小晨就开始介绍秋倩:“这个姑娘叫秋倩,她父母都在局机关大院,是双职工,有房子,他爸还是个处长,以后你肯定有机会去采访他。他们有三个女儿,秋倩在家中排行老二,个头一米六二,长得很漂亮,性格也很好,我觉得你们俩比较般配,所以给你们牵个线、搭个桥。至于其他情况,你与秋倩交往后会慢慢了解的。今天我这个当大姐的做个主,给你们安排个时间见一面,好吗?”

张琳还想说“现在确实还不想谈”,但面对沈小晨温柔的话语和热切的目光,他难驳沈大姐这个面子。他还在琢磨着用哪个恰当的词语来婉拒沈小晨的好意,沈小晨已经站了起来,说:“那就这样吧,你等我的信儿,我还要去机关党委开个支部会。”边说边拿起办公桌上夹有一支笔的笔记本,和张琳一前一后出了门。

一个多月后,张琳从芜湖九处采访回来,刚写完一篇关于这个处在机关干部中竞聘服务公司经理的消息,沈小晨打电话叫他过去,告诉他,秋倩利用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机会回来了,并交代了让他俩约会的时间和地点。
 

返回目录上一篇下一篇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