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站群:
工会网 |电视新闻中心 |《铁道建设》报 |网络学习平台 |文明网 |南京分公司 |电气化公司 |装饰公司 |工程材料公司 |城轨公司 |物资公司 |机电公司 |钢结构公司 |五公司 |二公司 |一公司
更多
当前位置:宣教 > 政工研究 > 正文

运用新兴媒体开展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发布日期:2013-08-01 来源:企业文化网
分享到:

当代,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并广泛介入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在我们企业内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成为每位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员工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论坛、博客、播客、微博等新平台,随时随地接收和发布信息。由此可见,新兴媒体在企业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不但有所作为,而且大有作为。

一、新兴媒体在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

在新兴媒体兴起之前,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是集体学习、会议传达、辅导讲授等,形成了集中统一、自上而下的固有传播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单向性,上级党组织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党员干部和员工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新兴媒体产生后,信息发布和传播的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广大员工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还是信息的创造者、发布者,可以自主参与创造,自由进行交流,自我发表意见。新兴媒体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新兴媒体对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要顺应这种新趋势,充分认识新兴媒体优势,积极创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

1. 新兴媒体有快捷便利获取信息的优势。相对传统工作载体,新兴媒体获取信息快捷、即时、广搜盖的优势非常明显,党员群众运用新兴媒体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图文并茂、声情融会、动态灵活的海量信息。因此,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充分借助网络、手机等多种新兴媒体终端,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形成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大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阵地,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思潮。特别是要着眼党员干部工作、学习、生活和阅读习惯,形成更加立体、丰富、互动的学习系统,做到学习随时、随地、随身,给企业党员创造“全方位”、“全天候”的学习条件,拓展党员教育培训的新方式。我们可以创建“手机党校”、“网络党校”,采取手机报、手机网站、网络征文、掌上竞答、学习感言等多种教学方式,运用新媒体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

2. 新兴媒体有跨越时空传播信息的优势。新兴媒体明显地消解了地域界限,以流动空间取代地理空间,改变了时空结构,超越了社会调控的有效边界,使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入,E-mail、MSN、QQ、博客、短信等网络互动手段,也可拓宽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与手段。因此,我们可以从办好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入手,拓展服务内容,提升党组织的引领、服务、培育、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网络党支部”、“党员博客”、“党支部QQ群”等,把网上活动与网下活动结合起来,把虚拟和现实结合起来,创新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方式,活跃组织生活。例如,针对不少党员干部和员工群众经常出差,开展集中性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比较困难,我们就可以通过QQ、MSN以及建立支部博客等形式,开展党支部活动,通过网络开展支部党员学习交流活动。

3. 新兴媒体有多点对应性的优势。新兴媒体相对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实现了从“一对多”到“多对多”的转变,突破了信息从一个信息源流向各信息源的单向模式,实现了“一点对多点”到“多点对多点”的转变,呈现出多方面、大范围、深层次的传播特性,使得新兴媒体成为一个双向乃至多向的开放性交流平台。表达的开放性和自主性,使企业党员干部和员工群众可以在交互式讨论和多对多传播中实现平等交流,实现了对人际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扬弃,赋予了每个参与者“知”与“说”的权利和自由。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新兴媒体的多点对应性的优势,通过设立党员论坛,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使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地关心和参与党内事务,扩大党内民主、密切联系群众。同时,通过领导在线交流的方式,促成党员领导干部与员工的互动,了解下情、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也可通过企业内部区域网和电子邮件,多渠道广覆盖收取信息和意见。

二、新兴媒体在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面对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趋势,我们要积极尝试开发利用新兴媒体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让新兴媒体在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 运用新兴媒体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企业决策水平。新兴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手段。互联网和手机等信息传播载体,具有即时、开放、跨地域、双向互动等特性,企业可以开设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网站,设置网上论坛,开通党员博客,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定期上网与党员聊天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和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宣传方式,用直接、互动的方式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党员群众中得到宣传和贯彻落实。也可以将企业的重要决策思路及时宣传到党员中,各级领导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网站、博客、微博,向党员群众阐释,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为形成共识奠定思想基础。

2. 运用新兴媒体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形式,加强组织管理。随着新兴媒体影响力不断增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组织方式不断弱化,为防止党组织吸引力下降甚至“瘫痪”的尴尬局面,我们企业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创新党的组织工作形式,丰富组织活动内容,不仅吸引党员参与,而且带动入党积极分子和进步青年加入,不断为党补充新鲜“血液”。一是利用网站创新吸收党员方式。我们可以将党章、入党程序、入党登记表发布到企业党建网站上,方便员工随时随地办理入党手续或申请成为志愿者,并实现网上交纳党费。二是创新组织工作形式,在网上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织活动.我们可以在企业党建网站上建立“网上党支部”,为原互不相识的党员打破地域限制开展组织生活提供便利,针对年轻党员,专门开辟年轻人感兴趣的体育、音乐和娱乐性的节目信息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在一起,在网站上进行“捆绑式宣传”。三是创新党员管理方法,加强党员管理工作。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整合党支部信息资源,加强各个党支部之间的联系。运用电子邮件、QQ等工具及时向党员提供党建动态信息,收集党员的意愿和建议,加强各个党支部组织的协调合作。

3. 运用新兴媒体创新企业党内民主机制和工作方法,推动企业党员生活民主化。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使用,可以打破企业党内沟通的层级限制,增强透明度,一定程度上保证普通党员的知情权,激发党员的参与意愿,有助于推动党内生活的民主化。我们可以在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网站上开设电子论坛,供党员群众就企业的一些热点问题或运营情况发表意见、参与评论;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员工群众举行网络座谈会、进行视频对话,现场解答党员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党员发表看法、建言献策。提高企业决策的透明度,发挥党员的积极性。

4. 运用新兴媒体加强舆论监督,补充和完善企业党的监督机制。引导和利用新兴媒体为企业党的自身建设服务,尤其是赋予员工更大的监督职能和批评权利,作为党员自我监督与完善的有效补充。一是建立网络信息发布机制,扩大监督范围。党员在获得提拔、晋升、奖励时,要先在网上进行公示,供广大员工评判监督。为抑制党员的渎职、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把党员领导干部的相关信息登录上网,由员工根据掌握的情况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评价,鼓励员工把党员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录入留言簿,为党组织及时发现问题提供线索。二是建立网络反腐机制,加强党内监督工作。我们可以在企业党建网站开设“反腐数据库”,设置“热线”、“员工信箱”、“直接交流”等栏目,为普通员工揭发党员腐败行为搭建平台。

三、加强新兴媒体服务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队伍建设

虽然新兴媒体对促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显著,作用巨大,但是要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党员群众接受,不断提高吸引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强内容建设。没有好的内容,就没有点击率;没有点击率,就没有影响力,就失去了功效。党建网站功能一定要多元化,既要注重外在形式,也要丰富实际内容;既要注重宣传效果,也要增强互动性。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贴近企业党员群众的思想、工作、生活、情感、利益和诉求,以多样化的内容、风格和形式,运用新兴媒体更好地凝聚和引领企业党员群众,让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借助新兴媒体的翅膀,增强渗透力、吸引力,提高科学化水平。

要加强新兴媒体服务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建设,离不开过硬的新兴媒体骨干队伍。要多措并举,精心培养一支既深谙党的建设理论、熟悉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精通计算机、智能手机等新技术、擅长新兴媒体应用的队伍,要不断提高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积极主动进行网上舆论引导,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要积极采取各种方式,遴选和储备一批专业素质高、网络影响力大、对企业动态信息敏感、正义感强的网络人才,在关键时刻担当“意见领袖”,引导舆论走向。

新兴媒体在服务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作用不容置疑,但要防止“媒体秀”现象弱化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行动能力。防止“成也新兴媒体,败也新兴媒体”现象发生。决不能把企业党内的选举权和决策权让位给新兴媒体,削弱企业党组织的选举和宣传功能,改变企业党组织的权力结构,弱化企业内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的作用,导致党员的归属感下降,基础发生动摇。因此,企业利用新兴媒体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立足于使新兴媒体为党所用,而决不能让新兴媒体“牵”着走。(城轨分公司  陈强)

文章录入:songheng      责任编辑: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