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史志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冬至时节话饺子

发布日期:2013-12-20来源:企业文化网
分享到:

“ 冬至吃饺子,不会冻耳朵”,这种说法由来已久。相传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当他辞官回乡时,正是冬季,看到乡亲们面黄肌瘦,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于是他创制了一个专治冻伤的药方,名为“祛寒娇耳汤”,特意在冬至这天施舍给乡亲们用于治防冻疮。据传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物放在大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模样的“娇耳”,煮熟后赠送给前来求药的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羊骨汤。乡亲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娇耳汤后,浑身发热,两耳回暖,冻伤的耳朵也慢慢地好了。后来人们学着“娇耳”(饺儿谐音)的样子做饺子,专门在冬至这天吃,是为了纪念张仲景创制的“祛寒娇耳汤”和“娇耳”之恩的。现今在河南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现在我们把吃饺子当作一种家常便饭了,只要有时间一家人在一起和面的和面、包的包、打杂的打杂,好一个其乐融融的场景。如今的饺子已由美食,演变成了一种饺子文化,我们在传承饮食文化的同时,也在传递着人间的亲情和温暖。每到过节时,尤其是中秋、除夕这样的佳节,一家人一起包饺子,别有一番情趣。在我们不少项目,逢年过节也会包饺子,一群人围在一起,各有分工,不会包的只好到屋外烧火去,当了几年的筑路工不会包饺子,多数是当“火夫”或帮厨的。不管怎么说在冬至这天吃饺子是有其一定的季节性意义的。

据史书记载,冬至起于汉代,盛于唐宋。古人认为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白天渐长,阳气上升,是吉利日,应该庆贺。再者从冬至开始,标志着进入了最寒冷的阶段“进九”。在古代对冬至是很重视的,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如今的饺子可谓名目繁多,按做法可分水饺、蒸饺、煎饺,以馅子分有香菇青菜、韭菜大肉、萝卜羊肉等。在专门的饺子饭店里则是花样更多,如大肚木鱼饺、花边月牙饺、鸳鸯饺、四喜临门饺、龙宫探宝饺、三仙会友饺等等。

北方过年包饺子时,还要在饺子中包些硬币、糖块、花生米、核桃仁等,若是谁吃到钱币,预示来年财源滚滚;吃到糖块,意味日子会甜蜜;吃到花生、核桃,意味着身体健康。

总之,饺子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节日饮食,更重要的是给大家营造了一个喜庆欢乐、和谐友爱的机会与氛围。(叶子)

文章录入:韩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