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站群:
工会网 |电视新闻中心 |《铁道建设》报 |网络学习平台 |文明网 |南京分公司 |电气化公司 |装饰公司 |工程材料公司 |城轨公司 |物资公司 |机电公司 |钢结构公司 |五公司 |二公司 |一公司
更多
当前位置:文学 > 小说 > 正文

流动的水源

发布日期:2013-05-22 来源:《铁道建设》报
分享到:

凌晨6时,司机小王从被窝里爬起来,揉着惺忪睡眼,先发动车子预热,10分钟后他得赶往20多公里远的西线取水点装水。装满水后,他还得赶紧返回工地,不能耽搁了现场施工用水。他是局兰(州)新(乌鲁木齐)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五工区(五公司)二队“水电班”8员干将之一。每天,他们都要分赴东线、西线、七克台三个取水点,向队部、搅拌站、外协队伍居住地等9个生活用水点和桥、涵、隧道等5个生产用水点送水,日均至少供水180立方米。

工区现场在百里风区十三间房,这里富有大风,很少雨水,一年365天几乎天天是艳阳高照,除了偶尔的几场薄雨,几乎不见水。二队管段长10公里,有“两桥两隧”及路基附属工程,水是每天施工必不可少的“物资”,一天不能缺。为解决水的问题,二队在开工时专门成立了“水电班”,配备了8名司机、8台水车。

戈壁滩上没有地名,大家用铁路走向命名取水点,西线距离施工现场20公里,东线则有60公里。最远的要数靠近鄯善县城,名叫七克台的生活用水取水点,离驻地大约有110公里。东、西线坡大路陡,而七克台路远车多。

跑东、西线的司机每天6点半起床,“数”着星星出发,“顶”着月亮回来,每天基本2趟。除大风和保养车子外,他们没有时间休息。在戈壁滩上行车,感到最不“爽”的是载水后蜗牛般地爬行,眼前千篇一律的“景色”,还有爬不上大坡的担心,以及一路灰尘的无奈。每趟出车回来后,他们个个都是“月色雪人”。

而跑七克台点的司机更辛苦。由于路途较远,一趟来回就要七八个小时,一个人一天与他人说不上一句话是常事。他们非常寂寞,听不到城市喧哗和人声鼎沸,有的只是车轮和地面的磨擦声,寂静得使人有点害怕。有时遇到大风,他们赶紧将车开到山丘的后面躲起来,等风小了才敢继续前行。碰到轮胎没气时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天黑后还需打手电照明、裹棉被御寒换胎,因方圆百里无人烟,吃饭也只能是饼干就着矿泉水。

在日复一日的运水过程中,他们总结出一些戈壁滩上有效的行车经验:保持低速行驶,避免石子路较滑造成翻车事故;不在不是“路”的路上跑车,防止扎破车胎;观察天上的云彩,判断有没有风。一次,搅拌站要打灰,因水不够用需司机晚上加班拉。接到任务后,他们商量说:“昨晚云彩有点不对劲,好像要起风,今天气象台真有这样预报,算是应验了。不过没关系,大家组成车队,谁对路况熟悉谁领路,但速度不准超过30公里,水电班长断后。跑前车的在转弯、叉路口必须打开示宽灯,等后面车上来后才能继续前行。”大家对这一提议一致通过。在返回的路上,车刚跑到一半时,果不其然,刮起了阵风。瞬间,便道上的灰尘像浓雾一样将道路上的车辆笼罩住,让人搞不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在这“惊心动魄”的时刻,大家通过每人预备的两部手机前“呼”后“应”,相互帮助,慢速行驶,避免了车窗玻璃被石子打碎和受冻的危险,安全完成了运水任务。

水电班的司机们因此被大伙称赞为戈壁滩上“流动的水源”。    (宋翠明)

文章录入:luhui      责任编辑:宋翠明
相关阅读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